作者:刺客
在近期爆發的俄烏沖突中,法國在其中所充當的是一個極不光彩的‘兩面派”角色??偨y馬克龍一面在俄烏之間積極展開外交斡旋,另一方面卻又參與美國的反俄行動,為烏克蘭提供武器,成為加劇俄烏沖突的罪魁禍首之一。
俄烏沖突爆發,對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利益造成嚴重影響。馬克龍又開始扮演“和平使者”的角色。據中青網3日報道,馬克龍當天對媒體宣稱,他將會繼續與俄總統進行溝通,并說服后者“放下武器”,防止局勢進一步蔓延。
另外,馬克龍為了增加說服普京“放下武器”的成功幾率,并沒有忘了給普京灌迷魂湯。他不但向普京說“巴黎并沒有對俄羅斯發動戰爭”,同時還高調贊揚俄羅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。顯然,馬克龍正通過與普京“套近乎”的方式,試圖借此獲得克里姆林宮的信任。
馬克龍之所以會想起“說服普京放下武器”,是因為他是在俄烏爆發沖突之后,唯一與普京通電話的北約國家領導人。顯然,馬克龍正利用與普京的這份“情誼”,試圖說服克里姆林宮停止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。不管成功與否,都可以向外界和國內選民展示自己的“外交魄力”。
誰都知道,就憑法國當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,想要說服普京停止在烏的軍事行動,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。畢竟,法國不夠格對俄羅斯發號施令,更何況,巴黎在這場俄烏沖突中,本身就是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。因此,說句不好聽的話:普京憑什么要聽他的。
當然,馬克龍這時候扮演俄烏沖突“調停者”的角色,并不意味著他就相信自己有能力說服普京“放下武器”。相反,馬克龍此舉就是一種政治姿態而已,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出于國內大選的考慮。
目前,法國內部反對制裁俄羅斯的觀點很有市場,包括一些總統候選人在內的很多法國政界人士,都反對法國政府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。所以說,馬克龍在配合美國挑起俄烏沖突之后,轉頭又開始當起來“老好人”,說到底就是在給自己政治加分,增加自己贏得下屆總統大選的幾率。
另外,俄烏沖突所引發的能源和糧食價格飆升,進一步推高法國等歐盟國家的通脹率。而數以十萬計的烏克蘭難民涌入歐盟,也給歐盟各國的社會穩定帶來強烈的沖擊。因此,不僅僅只是馬克龍,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也向普京做出承諾:北約不會介入俄烏沖突。
不過,馬克龍有關讓普京“放下武器”的囂張言論,在當前的形勢下,其實就是在自取其辱。畢竟,普京是誰,會被馬克龍牽著鼻子走?在上月底俄法兩國舉行首腦電話會談期間,普京就曾對馬克龍闡明俄方的立場:只有在無條件考慮俄羅斯合法安全利益,包括承認俄方對克里米亞的主權,完成烏克蘭去軍事化以及確保其中立國地位的前提下,化解目前的烏克蘭危機才有可能。
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取得很大進展,其對西方和基輔當局所提的要求也不斷加碼。據上觀新聞報道,當地時間3日,普京應邀與馬克龍通電話。期間,普京告訴馬克龍: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軍事行動的任務無論如何都會完成,而烏克蘭試圖通過拖延談判來爭取時間的行為,只會導致俄方在談判中提出更多額外要求。
普京雖說沒有對馬克龍的相關言論做出正面回應,但他的相關表態卻是在告訴馬克龍:在完成軍事行動任務之前,俄羅斯非但不會提前“放下武器”,還會因為西方對烏克蘭持續的支持而“提出更多額外條件”。
與此同時,俄外交部3日也對西方發出警告:“如果北約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武器,俄方將無法保證與北約發生沖突的可能性”。這也就是說,在烏克蘭問題上,俄羅斯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。而最應該在烏克蘭問題上做出妥協的,恰恰就是害怕沖突擴大的北約。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化解俄烏危機,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,就必須停止對烏克蘭的支持,促使俄烏早日達成和平協議。
相關閱讀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