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在清鎮打工的那段經歷,讓我明白了賺錢的不易,生活的不易,爺爺奶奶把我養大更不容易。所以我決定在家創業,好好照顧奶奶。"貴陽市清鎮市暗流鎮洗米村村民陳文武說。陳文武是清鎮城投公司結對幫扶對象王顯飛的兒子。在他6歲時,父親因病去世,母親王顯飛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。
由于當地山高路遠,土地貧脊,家庭收入微薄,王顯飛家陷入貧困,靠政府低保維持生活。后來,不堪重負的王顯飛把陳文武丟給爺爺奶奶,選擇外出打工,但由于沒有文化和技能,只能在小餐館做一些洗碗拖地之類的活,除去自身開支,并沒有多少余錢可以寄回家,也很少回家看望兒子。用陳文武奶奶的話說,陳文武就像個"孤兒"。第一次在王顯飛家徒四壁的屋里見到滿臉稚氣的陳文武時,他告訴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,和繼續讀書接受教育相比,他更加傾向于外出打工賺錢。他說他窮怕了,知道沒有錢的生活有多苦,如果能夠找到工作,每月賺到的錢可以補貼家用。
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的工作人員沒有贊同他不讀書的想法,鼓勵他一定要珍惜時間,努力學習,有了知識文化,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。2018年6月,17歲的陳文武初中畢業后沒有考上高中。得知情況后,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多次上門,通過結合各種事例告訴他要有一技之長才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,同時動員他到清鎮職業技能學校學習技能,承諾學習期間所產生的一切費用由公司解決。另一方面積極與他初中時的班主任對接,請老師們和我們一起努力,做通陳文武的思想工作。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苦口婆心的勸說,最終沒有能讓陳文武改變心意。他就像吃了秤砣鐵了心,對讀書提不起興趣,一門心思要外出打工掙錢。當年10月,考慮到陳文武的個人意愿,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決定調整扶貧方向,通過各渠道的努力,在清鎮城區幫助陳文武聯系到一家汽車修理廠做學徒工,并一再叮囑店家在生活中多給予照顧,多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在陳文武入職當天,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為他購買了嶄新的床上用品,并給他送上了祝語,希望他在汽車修理廠工作期間,遵守修理廠的規章制度,認真學習修車技術,不斷提高思想文化知識,做一個更加優秀的人。陳文武體會到了久違的親情,他感激地向清鎮城投公司扶貧工作組承諾,一定會在工作崗位上好好學習,不辜負清鎮城投公司對他寄予的厚望。2019年11月,陳文武的爺爺因病去世,為了照顧年邁的奶奶,他辭去工作,回到村里。正好當年清鎮城投公司出資5萬元,對洗米村村委陣地實施了提升改造,陳文武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,獲得了公益性崗位。
"這些雞再喂兩個月就可以賣了過年。"陳文武樂呵呵地說。 陳文武在清鎮城投公司的幫助和在自己的努力下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他在完成公益性崗位職責之余,利用家里的資源,在家發展養殖業,目前已喂養了約3000只肉雞,成為了村里小有名氣的養雞能手。
相關閱讀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