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云以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舉例,描述了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中國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帶來的改變,“如今我難以想象沒有互聯網中國是什么樣子。”
“我不是那種喜歡規則的人,”馬云說,人類正處于數據時代的最早期,應該合作尋求數字科技為人類能帶來什么益處,而不是被對于數據安全等問題的擔憂阻擋前路。
阿里巴巴羅漢堂今日在瑞士達沃斯與世界銀行舉行名為“Inclusive Growth and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”(數字技術的包容性增長和角色)的會議,并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研究成果:《數字技術與普惠性增長》。
報告認為,中國數字技術經驗具有“驚人的普惠性”,倡議各國盡早、盡量廣泛地普及數字技術。世界銀行獨立評審并認可了此項報告。
馬云為該報告撰寫前言:
“這份報告至少證明了一件事:已經有人開始著手把數據資源變成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來源。
人類正在步入數據時代。數據作為資源,他的價值和意義遠遠大于石油,石油有一天會開采完畢,而數據,使用它的人愈多,愈有價值。
人類從未步入過數據時代。如何正確的使用數據,如何保護隱私,如何讓數據為人類帶來福祉而不是災難,人類對這個未知世界既興奮又恐慌。擔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,只有去嘗試、努力,我們才能找到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。對于數據,有的人恐懼,而我們選擇了探索。感謝全世界學者對這些課題的研究,這些研究也許不能解決今天的問題,但相信能夠為回答未來的問題提供一些方向。
機器永遠無法取代人類,因為人類擁有愛和智慧。”(新浪財經 王茜 發自 瑞士達沃斯)
相關閱讀
熱門推薦